不少的CFA考生有这样的疑惑:投行与咨询 ,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呢?尽管这两个行业有相同的地方,但总的来说还是有着不少的差异:
专家 VS 通才: 由于需要和资本市场打交道,投行从业者必须拥有非常扎实的财务基础。并且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每一个投行人都需要有非常高的专业度。与之相对的, 咨询更需要培养从业者的通才。 咨询公司的任务是帮客户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战略,也可能是公司框架。因此,咨询从业者必须要有非常广的知识储备。
加班 VS 出差: 投行工作者的工作强度都很大,加班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相比之下咨询工作者的加班量比较少,但却需要大量的出差。 客户公司在哪,你就必须去哪。
高薪 VS 高薪: 毫无疑问,这两个行业都属于高薪的代名词。不过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到10年后的未来, 同等级别下,咨询行业的薪酬还是会高于投行。 然后当我们比较entry level的职位时,投行的遇或许会更好一些。
从生意的本质和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投行(狭义上的IBD)是提供中介服务,去满足公司的资本运作需求,通过向客户收取佣金的方式来产生收入。投行依赖的资产分为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和隐形资产(典型的如客户关系等)。 广义上的投资银行,还包括研究部门,交易部门以及自营部门等等,当然也包括任何公司都具备的人力,行政,财务以及银行特殊的风控部门。 这一点的暗示是,你可能需要做很多称之为 “又脏又累又没有附加值”的工作,这基本占据了 所有投行初级分析师至少1/3的时间 。比如,你需要把PPT做得非常漂亮,你需要把报告的格式,颜色,字体调整到看起来非常专业。但这些东西,绝大多数时候,真的只是看起来而已。还有一点,你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安排你的工作量,而不是你今天可以完成多少,这是为什么很多投行分析师天天晚上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的原因之一。 2、IBD是大投行里招的人数最多,流动性最大,且几乎最苦逼的部门。 因为IBD就是狭义的投行,它做的就是 直接的中介服务 ,所以IBD的很多分析师的大部分工作就是整理材料,等材料,报材料,和律师一起搞材料,和会计师一起审材料,和团队成员一起写材料。顺便再做几个参数都调整好的excel模型,听起来很高端,但其实高中生的水平完全足够了。 3、投行直接产生收入的部门是IBD,资产管理,研究服务,交易等等。 这些他们称之为前台,因此, 这是投行的商业模式里最核心的部分 ,自然重要程度要比其他重要很多,也比较难进。当然,资产管理和狭义的投行IBD,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模式。 4、 投行的中后台(人力资源、风控、行政、财务等)和其他任何公司的类似部门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要因为它是投行,就要把它看得不一样。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可能是,你拿着同样的工资,但是在投行里做财务工作量要加倍甚至更多(因为你要配合其他繁忙的交易部门)。 5、 除了少数(我武断的估计不超过3成)的真爱之外,绝大部分分析师在两三年之后会面临转型,如果你在投行的前几年没有很好的交易流,你转型之时可能会比较痛苦,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不要以为进了大投行,以后进买方就是轻轻松松的事,这绝对是一个误解。究其原因,是因为两个行业要求的技能,以及大家工作形成的心态大相径庭。投行更多的要带有销售的性质,你最核心的任务是让交易达成(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抽佣金了),而不会去在意这个交易 是否真的是合理标价,这种心态对买方来讲,显然是格格不入的。 这样会让雇主觉得给你百万年薪才不会亏。你要时刻从商业模式的链条去分析,你所处的职位到底为公司创造何种价值,公司为此要付出何种代价。太忙了人会变傻,例如,不少投行里的同学觉得自己很牛很聪慧。 8、投行的好处在于培养你一天工作16个小时是理所当然的思维,收入很高,当然还可以在不明真相的群众面前装逼。 9、投行是卖方,是中介。 本质上和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房屋中介无异。 以上9点大致分析了投研的基本情况,若你对职业选择没有太明确的偏好,投行作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起点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你要承认一个事实:有钱了,你才能任性! 咨询公司:它们通过向客户提供某一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收取客户的佣金(咨询费)产生收入。 这一类公司有如下特点可供大家参考: 所以咨询顾问也会累得要死要活,半夜被客户骂哭还要第二早赶着7点的飞机去笑嘻嘻的面对客户。 比如,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凭借网上搜索,高级顾问的言传身教,然后做出一套方案给行业里拥有10年甚至20年的从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层,请问如何证明你比这些行业内部的人更懂,你的方案更有价值呢?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咨询公司除了出售一套咨询方案, 还需要把方案执行,产生预期的效果。 很可能你在某咨询公司,第一个月只做了一件事:买来所有的时尚杂志,然后统计每页杂志上各大时尚品牌投放了几个广告,然后输入到Excel表格,然后给项目经理,甚至连处理数据的资格都没有。而这种工作状态还要持续至少两年。 4、咨询公司的好处在于没有哪个行业可以让你在如此短的时间了解商业环境和行业知识。 尽管你会抱怨每天数杂志广告的事很糟糕,但恰恰也就是这个事,让你知道hermes和gucci和lv和bvlgari等等它们的广告策略有何不同,它们的品牌认知度有何差异。 当你在咨询公司工作两到三年之后,你一定是所有行业里,对商业运营了解最多,行业知识最多的人。 5、咨询公司要忽悠到客户,需要你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需要创造性思考。 这一点是我认为咨询公司最棒的地方。 这也是咨询公司区别于投行分析师最重要的不同。 咨询顾问为了提出切实可行的咨询方案,他们必须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每个环节,把他们自己当做公司的经营者,而不仅仅是像一个股票分析师那样去分析这个公司,二者的态度完全不同。 也正因为如此,PE/VC等买方公司他们在招人的时候, 更喜欢招具有扎实咨询公司背景的人, 而不是投行出来的。因为对行业,对公司运营的理解,二者完全具有不同的基础和思维路径。通常,财务分析师(投行,券商的研究员等),他们是不懂公司运营的。 顶级的可以去到很多大的买方,原因见上一条。中等的也会有不少咨询顾问转入项目公司作为高级运营人员,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继续留在咨询公司继续往上升。各位 有志去PE/VC行业 的同学,我建议大家从咨询公司起步,而非投行。 7、不承担直接责任,不执行是咨询顾问心态的一个缺陷。 严格来讲,这是所有专业服务公司的问题,投行分析师同样具有这个问题,但相对而言,咨询顾问在这个方面更加明显。很多咨询顾问三五年之后就会 形成一套完整的思考问题的“咨询式”的框架 ,这实际上对继续成长是不利的。 另外,咨询顾问,尤其是年轻的咨询顾问,你很难有机会直接承担责任,甚至轮不到你和客户交流,你需要做的就是数杂志的广告,然后听候项目经理随时差遣,这会改变你的心态。 所以没有谈恋爱的要考虑能否继续单身,谈了恋爱的要考虑能不能长时间异地。虽然你居住在上海,可能有些时候,一年当中你在上海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
CFA持证对职业转型有何帮助?
说到咨询和投行,那就不得不提到CFA证书,CFA特许状授予参与金融投资决策过程的各类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财务总监等。
它要求候选人掌握严格而广泛的课程知识,包括与投资有关的各个领域,如财务分析、资产评估,投资组合管理和资产分配。然后,候选人必须通过三级考核来展示他们将这种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的能力,使其适应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型金融机构的职务需要。
CFA帮助很多人实现了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转型。
国际金融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是比较看中是否具有CFA资格。比如,职位广告中经常包括:“CFAPreferred"或者“CFA candidate,Level I or II preferred.Analytical skills–quantitative highly desirable”。从这些方面,雇主们对CFA的认可度可略见一斑。因为薪资水平往往是就业市场的最好反映,CFA持有人的高额薪资充分体现了金融行业对CFA证书的价值认可。自1963年第一个注册金融分析师产生以来,CFA资格证书就成为全球从事投资行业人员的职业典范的象征。
正如获取CFA特许资格认证显示了投资专才对更高标准的执着追求,聘用CFA特许资格认证持有人也表现了公司对此的重视。 全球金融机构的雇主都将CFA特许资格认证视为卓越的专业标准。凭着如此广泛的认同,CFA特许资格认证持证人在国际职场上享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CFA特许资格认证持有人通常就职于: 投资公司、互惠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或成为私人财富经理。在中国大陆拥有最多CFA特许资格认证持有人的雇主包括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中信、法国巴黎银行、瑞银、德勤、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平安保险、招商局集团、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CFA对职场的作用介于“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之间。金融机构其实最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但是能考下认证跟这两点并不矛盾,如果能考下三级我觉得不会能力很差,而且这个认证本身就需要工作经验的。
在国外大的投行都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在三到四年内考下CFA,如果考不下来,别人就会认为你能力有问题。如果一个人考了三次二级都没考下来,那即使公司没有规定,他也会自己辞职走人的。虽然公司没有硬性要求。
所以证书的重要程度还要自己把握,因为跟你的工作的单位,部门,从事的工作也都有关系。
巴菲特说过:“人生中最重要的资产,是一群靠谱的人。”当你拿到CFA资格证,成为CFA会员,一定程度上,你就找到了一批很靠谱的人。